作者:何华真
上海应该是全中国英文水平最高的城市,所以上海的出版物中,会夹杂一些英文,其中最流行的,莫过于Strategy。
由1990年代到2000年,商界最流行讲企业Corporate Strategy,近10年,开始讲家族Family Strategy。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这个词在香港译为“策略”,到了深圳就变为“战略”。放在企业,这个翻译还勉强过得去,商场如战场嘛;放在家族,听者就有点不舒服。
假设府上每年在五星级酒店来个“家族战略周年大会”,见到你家每年都有一“战”,见者能不摇头?何况,商场是否就是战场,仍有待商榷。如战场者,暗示为零和游戏,有见识的大家长,若见到某行业太“零和”,应该赶紧带领家族撤退;而在家族内部,则以和为贵,对此东西方皆有共识。所以Family Strategy,正确的翻译该为家族方略或家族韬略,缩略语可译为家略。
鄙人研究下来,家族韬略大致可分为三种取向,其一,取营(运);其二,取投(资);其三,取政(治)。 取营是最简明的做法,就是父亲经营某种生意,子女经营下去。问题在于“下去”二字。1980年代至2000年,一个商业概念大约可以持续经营10年,但如今全球化一日千里。
10年前,你说你爸是诺基亚的老板,你这位公子肯定是富家子弟;今天你说你爸是诺基亚的老板,你叫新朋友怎样看你?还不如隐藏身份,将朋友的目光集中在你个人的优点上更好。 反过来,除非你爸的行业是非常timeless(永久的),不受时间控制的长青行业。
但世上真有长青行业吗?而当今之世,一般是三年耗尽一概念。人在其中,唯有千回百转,力胝中流。 取投本来较取营更有弹性,更可以趋兴避衰,但一般人的行业跨越力不够强。无论你是一代或二代,标准成长过程是营而优则投:因为我很熟悉这行业,所以我投资这行业或相关行业,尤其在我上游的企业,我几乎一定有办法令他业务增长,所以无所惧。但换转到第二代时,向前未必能建立新客户群,向后未必能策动新产品线,所以,以经营为主的家族,一般沿用以长带守的方式。但投资为主的家族,就不宜以长带幼,因为长者比年轻人在行业以外的经验更贫乏,想象力相对狭窄。
见过一家熟悉韩国的香港上市公司,就是经历这种第一代营(电子零部件贸易),第二代(私募风)投的模式,初期的确赚过一笔,但由于老爸见识及经验皆不足,又没有为二代请辅导老师,结果子公司一蚀,输掉母公司(上市公司)90%的盈利。所以取投者,最好让自己这一代的财富放妥,能应付余生,剩下来的钱才给儿女去搏杀,最为合算。
最后一着,当然是李世民对李渊的推销名句“化家为国”。时至今日,这句变为“家族从政”。
三略之中,以取政最难估利益前景:可以是最商业化,也可以是最不商业化。可分为阳取与阴取,阳取摆明是阳光,参赛者一踏入社会就要在德行、经营上做到接近完人的境界。在传媒聚光灯下,年年像小白兔,不可丝毫犯错,更勿论政商勾结。
观乎美国很多有识之士,加入政界前,要尽数牺牲其商业利益,断董事,断顾问,甚至沽出股票,务求断尽关连,这过程稍有不慎,挂官乃必然,甚至身败名裂,祸及家人。 人尽皆知肯尼迪家族是一等一家族,老肯尼迪最初也像李渊一样,派儿子们出征仕途,长子约翰1962年当上总统,1963被刺杀,次子罗伯特1968又被杀,三子爱德华则卷入车祸丑闻,上不了位。第三代则更为不堪,罗伯特的二子戴比在1984吸毒致死——吸毒便是家族压力过度,无法自我平衡所致。
本来以为这家族充满诅咒,在政坛中的影响力会日渐消退,怎知他们改变方略,收义子行事。而肯尼迪家族这个骁勇绝冠的义子并非别人,就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色总统奥巴马——用外姓比儿孙在政坛争胜更有效。
富裕人家后代,战斗力一定下降。如满洲入关,三代之后,八旗子弟已不懂骑马,如无一堆能打硬仗之战将,怎么扶得起富二代、富三代?三国时若不是孙坚、孙策惨死,二代孙权再聪明,亦振作不到哪里去。
所以,作为大家长应从长计议,为后人多积聚软实力,宜走食客三千路线,从门生故吏中选贤择能,方能壮大家业。否则,恐将压死儿孙,白头饮恨!
*香港企業促進會是幫助中港企業轉型升級與國際接軌(境外上市)的平臺;除了邀请名家大师参加每年一度的專業管理研討會(PMDP: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Development Program)外,香港企業促進會特开设《企管名師专栏》定期和不定期地发表企管名师在管理学的前沿研究和经验总结,并摘录部分国际权威机构(如AICPA等)有关企业管治,内控,会计准则,上市,与资本市场接轨,转型升级等最新动态和企業管理的经验和研究报告供会员参考和借鉴。以便提高业界的专业管理水平,更好地落实香港企業促進會“提升企业竞争力 • 促进升级齐增值”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