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国际刚完成71亿美元的“蛇吞象”并购,转眼又将目光瞄准了香港IPO。
来自投行的消息称,包含深圳上市公司双汇发展73%的股权,总部在香港的双汇国际计划最快明年打包在香港上市,集资10亿美元(合78亿港元)。
10月10日,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万隆在香港表态说:“上市是好事,双汇也希望上市。但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整合新收购的欧美业务,待架构重组完毕,香港是不错的上市地,暂时还未有具体的时间表和上市计划。”
同日,Smithfield首席执行官C· Larry Pope首次到访亚洲,他宣布将与双汇国际组建新的贸易公司,计划未来数年实现对华出口高端猪肉双位数字的增速,进一步巩固中国作为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双汇则会引入Smithfield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主攻低温高档猪肉系列。
海通国际资本企业融资行政总裁石平分析,机构对食品/消费品概念兴趣浓厚,但上市估值完全取决于双汇能拿出什么资产。如果单纯分拆欧美业务来港上市,恐遭机构冷落,除非新业务能融入更多中国元素。
IPO之谜
9月26日,双汇国际宣布历时4个月、总价值71亿美元的并购尘埃落定。根据协议条款,双汇国际将支付Smithfield 47亿美元的现金,并承担后者24亿美元的债务,收购溢价高达31%。
双汇国际成为全球第一大猪肉生产商,但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收购资金主要来自中国银行等8家银行所组成的银团贷款。5月,中国银行向双汇国际出具了贷款保函,承诺向双汇国际发放总额为40亿美元的优先级担保抵押贷款,3年期和5年期贷款利率分别为Libor加350和450个基点。为此,双汇国际将其所有资产附加Smithfield全部股权作为抵押。
“分拆海外业务上市是解决债务的捷径。”招商证券分析师董汉阳计算,2012财年Smithfield归属双汇国际的净利润为3.41亿美元,加上集团下属的物流、肉类国际贸易、大豆蛋白等非上市业务,预计双汇国际全年净利润可达10亿美元,总市值约200亿美元。只要发行10%的新股融资20亿美元就足以偿还贷款,剩余20亿美元可以分红偿还。
管理层对此非常谨慎。来自双汇发展的张姓高管确定,双汇国际未来的上市主要以海外资产为主,不会影响双汇发展在深圳的独立上市地位。
万隆没有正面回应10亿美元的市场传闻,他表示,新双汇融合了美国、欧洲和中国内地三大猪肉市场,调整产业布局,实现优势互补更为重要,一旦具备了条件,上市也就水到渠成了。
国内,双汇国际通过河南双汇实业和罗特克斯两家子公司合共持有73.26%的双汇发展流通A股。在海外,双汇国际全资拥有Smithfield,而Smithfield又持有西班牙包装肉制品公司Campofrio合计37%的股权。
西“猪”东输
“美国的猪肉需求已连续15年下滑,而中国对高品质猪肉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旺盛。今后,我希望对华出口每年可保持双位数字的增长。”Larry Pope对记者透露,中国已成为该公司猪肉出口单一最大的海外市场,截至一季度占比高达25%;5年前,中国内地与香港总和只有11.1%。根据Smithfield退市前最后公布的财报,该公司首季净利润骤降36%,主要由于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加强了进口管制,阻止使用莱克多巴胺添加剂饲养的生猪肉进口。
双汇为此找到了突围的方法。万隆表示,双汇国际正计划从高温猪肉为主的生产模式逐渐向低温化转型,这恰恰是Smithfield的优势,一可大量进口制成品,二则联手投资,事半功倍。
据悉,双汇今年相继建成了郑州、芜湖和南宁的新工厂,明年会增加上海和沈阳等基地,每家厂平均投资8亿-12亿元,计划年产值30亿-50亿元。公司会引进Smithfield的技术和监控体系,大力提升低温肉制品的产能。
所谓高温猪肉制成品通常指经过121度高温、高压蒸煮的产品,保质期较长,但营养流失较多。低温则泛指72-85度处理的猪肉产品,口感好且营养成分高。国外肉制品80%为低温肉,中国仅为33%。以双汇为例,预计今年年产180万吨猪肉制品,其中只有50万吨为低温肉,公司希望未来这一比例可显著提升。(21世纪经济报道 2013-10-13)